走近大巴山区的红军石刻:镌刻在峭壁山崖上的红色史诗

创建时间:2023-07-12 14:50:581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孙子兵法》此言,道出地理与军事的紧密联系。

有人说,文明是自然之最高表现。一定地域上民族与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滋生和承载它的地理环境。

地理也是战争取胜的密码之一,地理因素影响战争。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早期建立根据地的地方往往都带两个字:“山”和“边”。井冈山、大别山、大巴山……湘赣边、川陕边、陕甘边……都和当地的山川地理相关。善借天然地理屏障,是我党发动革命的一个优势,并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重要的人文土壤和革命文化特质,至今光荣绽放、望如朝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为助力国防建设、加强国防教育,今日起“国防视野”版开设“国防地理”栏目,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凿琢于石壁的笔画中,燃烧着赤焰和火光;

雕刻于山岩的字迹里,蕴藏着惊雷和风暴。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总是通过文化的演进来标注,而推动历史进程的文化从来不属于长襟宽袖的清谈、隔帘花影的慵适。

“将垂史乘芳,更炳金石光。”仲夏,笔者穿行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大巴山脉红军石刻间。90年前,苏区军民凿刻于千嶂万壑间的4000余条红色石刻,恰似一条凝重斑斓的文化长卷,镌刻着最初的理想与赤诚。如同擎托革命历史的简牍尺书,仰首观之,眼前依然鲜红如帜;放声诵之,心头依然澎湃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