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细信息
原价:
¥98.00元
查看有无库存
购买此书
《风湿病诊疗笔记》
译者
王占奎 杨清锐
著者
(日)三森明夫
书号
978-7-5091-6011-4
出版日期
2013年01月
书代号
509160114
所属类别
内分泌科
责任编辑
焦健姿 孟凡辉
印张
24
字数 (千字)
583
页数
362
开本
16开 精装
版次
2
点击率
1804
联系责任编辑
内容简介
本书无内容提要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发热和炎症反应 1 二、血液异常 1 三、关节痛 2 四、肌痛 3 五、间质性肺炎 3 六、无肺损害的胸腔积液 3 七、肺泡出血 4 八、肺动脉高压 4 九、肾损害 4 十、末梢循环障碍、皮肤溃疡/坏死 4 十一、血栓症 5 十二、皮疹 5 十三、风湿科就诊但病情复杂或者病位不明而非风湿病 6 第1章 发热、炎症反应、雷诺现象、抗核抗体 7 第一节 发热 7 一、发热的一般原因 7 二、体温调节的生理 8 三、发热的临床对策 10 四、发热的热型 10 五、不明原因发热 12 第二节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 15 一、血清CRP值 15 二、CRP评价疾病的方法 16 三、用于感染的治疗,判定抗生素疗效 17 四、抗生素停用指标,禁止半途而废 17 五、红细胞沉降率 17 第三节 雷诺现象 18 第四节 抗核抗体和其他自身抗体的意义 19 一、诊断价值较高的自身抗体 20 二、疾病的特异性 20 第2章 治疗药物 22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22 一、作用机制(细胞内的运动途径) 22 二、激素冲击治疗 31 三、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33 第二节 免疫抑制药 43 第三节 血浆净化疗法 47 第四节 γ球蛋白大剂量静脉注射疗法 49 第3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51 第一节 抗核抗体的诊断意义和抗核抗体阴性的SLE 53 第二节 皮肤病变和光过敏 55 一、蝶形红斑及面颊部红斑 55 二、亚急性皮肤播散性狼疮 55 三、慢性皮肤狼疮 55 四、其他皮肤黏膜病变 56 五、皮损为主的处理 56 第三节 心脏病变 57 一、心包炎 57 二、心肌炎 58 三、Libma-sacks赘生物性心内膜炎 58 四、心脏瓣膜病变 58 五、肺动脉高压症 58 第四节 肺病变 59 一、胸膜炎 59 二、间质性肺炎 59 三、肺栓塞 63 四、肺泡出血 63 第五节 消化道病变 64 一、消化系统病变的症状分类 65 二、以脏器损害分类 67 第六节 狼疮性膀胱炎 73 一、临床要点 73 二、临床表现 73 三、治疗 73 第七节 血液异常 75 一、白细胞减少 75 二、贫血 75 三、血小板减少 78 四、SLE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 82 第八节 TTP,HUS: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84 一、TTP,HUS概述 84 二、SLE伴发的TTP(部分HUS) 85 三、诊断的切入点 85 四、治疗的效果 85 五、SLE患者可能发生TTP时的对策 85 六、治疗 88 第九节 狼疮性肾炎 89 一、关于预后 89 二、必要的检查 89 三、肾活检 90 四、肾功能的预测 91 五、组织病理分型的演变 93 六、肾组织活动性改变与慢性表现的判断 93 七、单纯临床检查如何判断疾病活动程度(无肾活检) 94 八、治疗 96 第十节 精神神经性狼疮 99 一、诊断和鉴别诊断 100 二、精神症状 107 三、CNSLE的治疗 111 第十一节 眼病变 113 一、虹膜炎 113 二、视网膜/脉络膜炎 113 第十二节 SLE患者与妊娠 114 第十三节 新生儿狼疮 117 第4章 抗磷脂综合征和血栓症 118 第一节 APS的病理生理学 118 一、抗心磷脂抗体 118 二、狼疮抗凝物 118 第二节 APS的临床 119 第三节 关于血栓症危险程度的测定方法 120 第5章 噬血细胞综合征 122 第一节 HPS的分类 122 一、疾病轻重分类 122 二、风湿科诊疗HPS的要点 122 三、图表汇总相关的各个词汇 123 第二节 成年人HPS的诊断和鉴别 125 第三节 HPS的病理生理 126 一、细胞因子风暴 126 二、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 126 第四节 治疗 127 第6章 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129 第一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29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 130 第7章 干燥综合征 131 第一节 临床表现要点 13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31 第三节 分类 132 第四节 诊断方法 132 第五节 临床对策 132 第8章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136 第一节 一般诊疗对肌肉的筛查 136 一、PM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无皮疹的肌病 136 二、考虑皮肌炎的可能性 137 三、诊断的手段 137 第二节 肌肉异常的疾病、PM及DM的鉴别诊断 138 一、肌痛而CK正常 139 二、肌无力但CK正常 139 三、需要注意的CK升高 140 四、肌肉症状+CK升高(意味着肌肉病变或者肌肉血管病变) 141 五、代谢性肌病(先天性肌酶缺乏) 143 六、从年龄鉴别 143 第三节 PM和DM的临床表现 144 一、PM/DM的肌肉表现 144 二、DM的皮疹 144 三、DM皮疹的发病形式 145 第四节 特发性肌炎的定义和其他肌炎的分类 146 一、病情的异质性 146 二、特发性肌炎的分类 146 三、病理分类 147 四、其他分类方法 147 五、炎性肌病的特殊类型 147 六、也命名肌炎,但和PM及DM的概念不同的疾病 147 七、PM/DM的流行病学 148 八、小儿炎性肌病的临床表现 148 第五节 PM和DM的诊断标准 149 第六节 诊断PM或DM后的对策 150 一、肌炎的病情评价方法 150 二、CK在初期治疗的意义:评价病情进展的速度 150 三、CK正常的PM及DM 151 四、CK值与肌无力不相关 151 第七节 PM及DM并发症的评价 152 一、并发症一览 152 二、间质性肺炎 153 三、DM的难治性皮肤坏死 156 第八节 PM及DM的治疗(包括基本病情和伴随疾病) 157 一、肌肉病变的入院治疗(初期治疗到出院前的康复) 157 二、肌肉病变的门诊维持治疗 160 三、间质性肺炎的治疗 161 四、其他 163 第九节 PM和DM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64 一、DM癌并发率高发的根据 165 二、PM较少并发癌症的根据 165 三、癌症并发PM/DM(非DM)的理由 166 四、PM和DM癌症风险均很高的唯一文献 166 五、PM/DM和发生癌症的时间间隔 167 六、近期的癌症:肌炎发病后要持续警惕2年吗 167 七、检查癌症的必需精度:有可能隐匿的微小肿瘤 167 八、注意卵巢癌 167 九、原发灶不明的癌 168 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68 十一、ADM和恶性肿瘤 168 十二、年龄及性别和恶性肿瘤的风险 168 十三、肿瘤标志物无意义 168 十四、欧美主张不必所有DM病例均拉网式影像学检查,是否恰当 169 十五、伴发间质性肺炎的DM并发癌症吗 171 十六、关于检查部位的癌症发现率 171 十七、DM并发癌症的脏器分布 171 十八、并发肿瘤与否的临床差别及临床诊断的意义 172 十九、发现DM症状时的注意事项 173 二十、补充:以往文献的解读 174 二十一、A,B,C以外的表现:DM皮疹和肌肉病变的时间关系 174 第9章 硬皮病 176 第一节 总论及SSc分类 176 一、根据对症处理或与患者沟通的方式进行分类 176 二、重叠综合征 177 三、SSc临床表现 177 四、自身抗体及标准的SSc分类方法 177 第二节 SS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79 一、诊断标准 179 二、鉴别的思路 179 三、SSc以外的广义的硬皮病 179 四、和SSc有相同表现的疾病 180 第三节 SSc病情各论和评价方法 180 一、皮肤和关节 180 二、肺纤维化 181 三、胸腔积液 182 四、肺动脉高压 182 五、消化系统病变 183 六、肌肉症状 185 七、心脏并发症 185 八、肾损害 185 九、SSc患者的妊娠和分娩 189 十、恶性肿瘤的发生 189 第四节 皮肤硬化的治疗 190 一、皮肤硬化的全身治疗 190 二、激素及血浆净化疗法 190 三、总结血浆净化疗法+激素治疗 192 四、其他药物 192 五、青霉胺 193 第五节 根据病情而选择治疗方法 194 一、雷诺现象和末梢循环不良 194 二、消化道病变 195 三、硬皮病肾损害(肾危象/SRC,TTP样病情/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及肾血管炎 195 四、肺病变 196 五、肺动脉高压和心脏病变 197 六、钙化 198 第10章 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 199 第一节 MCTD的特征及治疗原则 199 一、整体的预后及病程 199 二、肺动脉高压症 200 三、肺损害 200 四、无菌性脑脊髓膜炎 200 五、三叉神经痛 200 六、关节炎 200 七、肌炎 201 第二节 本院病例的分析报告 201 一、发病年龄 201 二、干燥症状的并发率 201 三、雷诺现象(100%) 201 四、肺动脉高压 201 五、无菌性脑膜炎 202 六、预后及病情经过 202 七、激素治疗的对象及病情 202 ........
序言/前言/勘误更正/其他说明
译 者 前 言 《风湿病诊疗笔记》(《膠原病診療ノート》)是译者在日本进修时购得,作者为日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风湿病部长三森明夫先生,是日本知名的风湿病专家。本书自1999年初版以来,经作者修改后再版,共印刷13次,可见受专业人士青睐。本书以笔记的形式,通过该院诊疗的病例分析,结合文献考察和实践总结,表明了作者对疾病的认识,哪些与文献相符,哪些与文献背离有待商榷,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译者在同事的鼓励下,经作者同意遂决定翻译出版。 译者从事风湿病专业已经2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诊疗风湿病上得到我的三位导师孙绍周、张鸣鹤、周翠英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日本进修期间,又得到篠原健次教授(指导教授)、富永贵元、铃川宗弘、佐野宏德等医生的指导,承蒙山口县立综合医疗研究中心胶原病、血液病科各位医护人员工作上的热情帮助。张源潮和王吉波教授百忙之中审阅全书,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山东省威海市政府外事办的鞠萍女士,对本书的翻译在文字方面做了具体的指导。对上述各位同仁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由于译者专业水平有限,翻译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译本前言 编写这本书是为了医师们在风湿病日常诊疗过程中获取实用的知识。最初的意图是提供涵盖本专业的必备知识,未料到在很多医院和医科大学传阅,读者扩展到风湿病专业以外的内科医师。笔者欣喜之余,自感责任重大,再次修订出版。本次由来自中国的风湿病专家王占奎教授等翻译成中文出版,惊喜万分。本书能够在伟大的、文化为我等远祖的中国传播,笔者感到无上光荣。在此向王先生表达真挚的谢意。
相关链接
:
查看本书大封面图片和评论可尝试用百度搜索“本书书名 人民军医”
购书方法见本网站首页
反馈或评论